首页 > 常识文化 > 含蓄的美:中国古代诗歌的象征手法

含蓄的美:中国古代诗歌的象征手法

来源:昭姬文化网

含蓄的意思是指含含糊糊、不明确的情感表达方式。在中国古代诗歌中,含蓄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常见的象征手法。

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在《春夜喜雨》中写到: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这里利用随风雨相伴、清新的春天气息,通过雨水渐渐变得细节无声,使得整首诗具有隐秘莫测、难以言表的中国诗歌特色。

再比如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《赤壁赋》里的描述。他刻画的是赤壁山川美景,但他却没有直接描写景致,而是运用宏大的兴亡意境,通过豪迈的史诗般的气势,表现出山川奇峰、水流曲折,美景融合诗意,透射了另一层深刻含义。

含蓄的表达方式,就像一位美丽婉约含蓄的女子,让人不由地多注视几眼,因其别样的美丽。正是这种独特的地方,让古人留下了许多恒久不衰、令人称道的代表作品。

咏物、写景之外,中国古代还流传下很多含蓄隐晦的人情世态,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王之涣通过登楼的行为奠定了崇高理想和凌驾万物的超凡精神,但具体表述内容却有大量隐晦的讽喻和借比,这既有语言游戏的趣味,又有古人的深邃思考,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深邃的人文内涵。

今天的我们除了咏史,还需要咏史,要保留咏史的艺术。“含蓄”这个词,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诗歌技巧、文化品位、审美意识等,还能读出具体的思想精神和个性,我们已然可以淡淡地品味出这种含蓄之美。

相关信息